《聪明人都用方格笔记本》读书笔记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1年6月15日 晚上
2017年读的第一本书,读完了一直没有写读书笔记,拖延到今天,才勉强写完。中途看到《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就一起读了,学学读书笔记的写法。
此书主要讲了笔记本对于笔记的影响,好的笔记本让笔记发挥它应有的功能,而不好的笔记本体现不出笔记的价值所在。作者以三个著名机构使用的笔记本为例,列举了方格笔记本的种种益处,并通过配图的方式,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方格笔记本记录笔记的方式。
书名 | 作者 | 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
聪明人都用方格笔记本 | 高桥政史 | 2017.01.01 | 2017.01.04 |
将方格笔记本“分为三部分”记录。从左向右依次将笔记本分为三部分,按照“事实
→解释→行动”的顺序记录笔记。
一)笔记本的区别
1. ☆笔记本的对比
使头脑变聪明的笔记本 | 阻碍能力发挥的笔记本 | 对比 |
---|---|---|
看起来工整 | 第一印象给人脏乱的感觉,使人不愿再看第二眼 | 理解力、积极性低下 |
比A4纸大 | 比A6纸小、记事本型 | 思考复杂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低下 |
颜色不超过三种 | 用了四种以上的颜色 | 判断优先顺序的能力、判断力低下 |
每一页都有一个主题 | 这也写、那也写 | 舍弃能力、整理能力低下 |
是黑板、白板板书内容的提炼 | 照抄黑板、白板板书 | 记忆力、独立思考能力低下 |
留有空白区域 | 无空隙,写得满满当当 | 理解能力、复习能力低下 |
画有许多图、表、画 | 无图、表、画,只有文字 | 视觉把握能力、表现力低下 |
日后看笔记时依然可再现当时的内容 | 日后看笔记时无法再现当时的内容 | 学习能力、理解力低下 |
2. ★好与坏的笔记本的区别
好笔记本看上去一目了然,能够迅速把握重点,复现记笔记时的场景;
而坏笔记就是让你根本没有看的欲望,即使是看了,也不能提取有效内容,大多数情况下,坏笔记本的作用就是没有作用。
二)记笔记的目的
1. ☆记笔记的误区
不管你参加的是多么优秀的培训、讲座、研讨,如果你的笔记无法再现当时的学习内容,那么,你好不容易学到的知识、技巧化为乌有的可能性将很大。
笔记的生命线是“再现性”,这是记笔记的最终目的。
可是,没有学习过笔记本使用方法的人日后再看自己的笔记时,只能看到上面的词语和句子,却回忆不出“为何需要这些信息”“这些信息有什么作用”这些更为重要的部分。
也就是说,他们用的是缺乏再现性的记笔记法。
为什么要做笔记?
- 我是怕日后忘记才记的
- 我只是照抄板书罢了
- 我有记笔记的习惯
2. ★记笔记需要克服的困难
作者说,抱着以上这几种目的而做笔记的人需要变化记笔记的方式,应当停止当前这种记笔记的方法。一直以来,记了很多笔记,但是我每次记完的笔记只是当成了备忘,把笔记本当成了字典。
需要使用以前记过的笔记的时候,就借助个人良好的分类习惯查找对应的笔记,以及借助软件的全文检索功能查找我所需要的笔记。
长而久之,便养成了依赖的习惯,记笔记记完也只是在脑海中保留一份关键字,而内容却一概忘记,这恐怕是我的记笔记方式的最大弊病,再现笔记的内容是个人需要克服的难点。
三)框架·黄金三分法
1. ☆谁采取了这种框架
康奈尔笔记本分为“Note”(板书)、“Queue”(发现点)、“Summary”(总结)三部分。
东大录取生中的大多数学生将笔记本的左右两页作为一页使用,左侧记录“板书”,右侧写“发现点”和“总结”,和康奈尔笔记本的构造完全相同。
麦肯锡公司的“空·雨·伞”,埃森哲公司的“Point Sheet”,所有外资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都是按照“事实→解释→行动”的三分法展开思考的。
2. ☆框架的组成
内容 | 对应 |
---|---|
板书 | 事实 |
发现 | 解释 |
总结 | 行动 |
3. ★框架的使用步骤
- 摘抄原文:加深对原文的印象
- 提出问题,做出解释:基于原文进行思考,并给出结果
- 进行总结:对于整篇文章的总体概述
按照黄金三分法来做笔记,可以提高笔记对知识的再现性,知名机构都采取的是黄金三分法这种框架来做笔记。
四)笔记本的结构
1. ☆笔记本的方向
人的思考会受到眼睛构造的左右,所以进入视野的是“纵向”框架还是“横向”框架,能够影响人们的理解速度以及对信息的把握程度。
在把握整体情况时,需要解决的问题越复杂、参考的信息量越庞大,就越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重点。
随着学习、工作层次的提升,“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这一思考方式的重要性也就更为突显。
2. ☆笔记本的大小
“不善于提炼想法”“很难按逻辑性思维思考”“不会言简意赅地表达”的原因是什
么?
笔记本的大小意味着思考能力的强弱。
3. ☆笔记的颜色
用黑色或蓝色书写笔记,用红色作为判断,也就是遇到非常重要或需要修改的地方时使用红色。 用此种简单方法区分使用颜色的话,便会在记笔记的同时自然舍弃掉无用的内容,将思考重点放在主要问题上,养成判断主次先后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
颜色最多用三种。
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事后再翻看笔记时,仅看颜色就能立刻区分出主次顺序,记笔记时的思路也能在大脑中清晰重现,进一步提升信息整理和输出的效率。
4. ☆笔记标题区域的利用
通常会在笔记本上部的空白区域写入论点和结论。
以解决工作问题的笔记本为例,“论点=问题的核心是什么”“结论=这样做便可以解决问题”。
5. ★笔记本结构对于笔记的影响
- 笔记采取横向结构,可以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参考的文章信息便于提取到大脑中。
- 小笔记本不利于总结想法,来回地翻页会打断思考的书写。因此使用大笔记本来记笔记。
- 太多的颜色会导致找不到重点,处处是重点的情况,
- 合理标记标题,梳理核心内容,有助于快速理解笔记内容。
五)笔记本的功能
1. ☆记忆性笔记本
上课、研讨或是要记忆、理解学习内容时记录的笔记,为了记在脑子里而写的笔记。本书将这类笔记本称为“学习笔记本”。
2. ☆思考性笔记本
为看出事物本质、理解重点、得出结论而写的笔记,常见于工作中。本书将这类笔记本称为“工作笔记本”。
3. ☆传达性笔记本
传达性笔记即能够从丰富的信息中筛选出对方所需的改善策略及解决方法,为了说服对方而写的笔记。本书将写这类笔记的笔记本称为“提案笔记本”或“博弈笔记本”。
4. ★不同功能笔记本对的记法
作者的这本书所描述的黄金三分法最适合于做思考性笔记,而对于记忆性笔记本的记法,采取这种方式,也能起到一定加深印象的作用。对于传达性笔记本而言,既列出事实,又给出合理解释,也是不错的方式。
六) 提高笔记本的作用
1. ☆能形成“永久记忆”的用眼方法
如果你之前是一边看着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内容,一边原封不动地抄写在笔记本上的话,那么,请你改变一下抄写笔记时的“用眼方法”吧!
将此前:ד看黑板→写笔记”的记录方法改为: “看黑板→印在大脑中→不看黑板,将印在大脑中的内容重现在笔记本上”。 不是一边看黑板一边抄写,而是在“看黑板→抄写”之间加入“印在大脑中的一秒钟”。 我把这一秒钟称为“空白的一秒钟”。
只需要这一秒钟,你的笔记本就能升级成能使大脑越变越聪明的笔记本。
2. ★方法的效果
在抄写的这一步骤中加入映入大脑,可以加深对所抄写内容的记忆。
记得以前在背日语单词时,采取的就是这种方法,看一下单词,然后闭上眼睛,让单词在脑海中浮现出来,效果比直接抄写到本上的方法要好。
3. ☆逻辑连接词的种类与用途
4. ★连接词的效果
找到适合自己的逻辑连接词,将思考进行流程化。(在中部区域使用)
5. ☆三个箭头的使用
6. ☆两个能力的实质
- 提问能力
- 概括能力
所谓“提问能力”,就是得到某个信息后并不会直接一口吞下,而是会提出类似“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这么说”之类问题的能力。
所谓“概括能力”,就是能看透事物本质,并且将梳理后的重点内容记在脑子里,然后简单明了地讲给别人听。
7. ★两个能力的作用
如何应用学习的知识,是由这两个能力来决定。这两个能力的提高与每天的脑力训练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不断地联系,逐渐强化,这二者的能力对于个人的提升就会越发明显。
8. ☆不要让你的笔记本变得代谢不良
“代谢不良笔记本”是不分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什么都往上写的、不进行整理总结的“阻碍能力发挥的笔记本”的典型例子。
如果这也记、那也记的话,那么不知不觉中,笔记本中的“结论和论点”就会变得模糊,什么是“该舍弃的无用信息”,什么是“应该留下的重点内容”,也会变得难以区分。
“这也记、那也记”“先记下再说”“说不定以后会用到”……按照这样的想法记笔记的话,记在笔记上的信息日后被使用的概率几乎为零。
9. ★代谢不良笔记本的坏处
如果什么都记、也不进行整理总结,这样记录的笔记只是摘抄罢了,就像中学时使用的摘抄本, 如果不对摘抄进行分类,不时常去翻看,摘抄的内容是不会被完整地存储到记忆当中。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SA 4.0 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