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笔记?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1年6月15日 晚上
最近在公司开会,我分享了一些个人日常关于如何记笔记的心得,结合在网上看的相关文章,整理一下,然后做了一些补充,写出这篇博文,文章涉及工具的选择和记笔记的步骤以及记笔记的技巧与注意事项,欢迎留言探讨。
工具的选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说说工具的选择,
好的工具会让你记笔记得心应手,拥有良好的用户体验,不好的工具则做不到这点,达不到记笔记的目的。
常见的主流云笔记有:
- 有道云笔记
- OneNote
- 为知笔记
- 印象笔记
先说说我最熟悉的为知笔记,在一年以前,一直用的是为知笔记,记了上千的笔记,用的很不错,逢人推荐那种;但是有一天,为知笔记突然就宣布必须要付费才能继续使用,否则的话,笔记将不能同步!
对应一个云笔记产品来说,没有了最最基础的同步功能,和在本地文档里写有什么区别呢?没有合适的变现方式,就完全抛弃了免费用户,给我感觉这家公司不太靠谱,所以我就转战使用有道云笔记。
但是之前的笔记还在为知笔记里,懒得去转移了。所以选择笔记软件的时候也要考虑转移成本,万一一不小心产品就黄了呢!因此尽量选择大公司的成熟笔记产品。
再说说现在用的有道云笔记,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很鸡贼,以前可以导出笔记为其他笔记软件识别的格式,现在只能导出有道能识别的格式。假如是重度用户,想转移笔记,很困难。
好在有道云笔记支持 MarkDown 笔记,所以我现在尽量写的笔记都用 MarkDown 方式,因为 MarkDown 格式的直接在笔记中就能直接复制走,转移笔记很轻松。MarkDown,语法很简单,可以学习一下,轻松排版,语法可以参考有道云的文档, 记笔记不需要去学习太复杂的语法, 看下面链接的第二点就可以。
然后说说印象笔记,是国外 EverNote 的大陆版本,其免费版只能提供两个终端同步,假如你公司登陆一个,家里登陆一个,还想要在移动设备上登录就需要付费,还有每月上传60M流量的限制,付费版一年一百多,想要最稳定的可以考虑使用。
最后说说 OneNote, 巨硬出品,但是国内 GFW 的存在,同步很慢,然后也没太弄清楚是怎么用的,和上面介绍的笔记产品组织格式不同,也没怎么会用,就不置点评了。
我推荐使用有道云笔记和印象笔记(或EverNote)
记笔记的作用
最大的作用就是对抗遗忘,用好了笔记,笔记就是你的第二大脑,人的记忆力有限,我们通过记笔记来拓展。
记笔记三步走:
- 收集
- 整理
- 输出
以下进行详细步骤叙述:
记笔记的步骤
收集
第一步是确定所要写的笔记内容,即收集,收集这里我分为两部分。
收集他人的内容
他人的内容指的是他人所产生的内容,比如别人写的书,博客文章,公众号文章等等,当你遇到了比如一篇你觉得写的很有道理或者对你有用的文章,觉得有保存下来的价值,你可以将其纳入你的笔记当中去。收集自己的内容
自己的内容指的是自己所产生的内容,比如突发的灵光一现,如果不立即记录下来,可能就忘掉了,然后再想的时候无论如何也记不起来了,就感觉自己错过了一个亿。所以要趁着你的想法还没有消失之前,立即记录到笔记当中去。现在人手都有一副手机,而云笔记都有其对应的移动端,记录起来很方便。收集的诀窍
有时候在某个网站看到一篇文章想要保存下来时候,一般人的做法是讲文章选择拷贝到笔记当中去,这么做是可行,但是会完全没有了排版,看起来乱糟糟的一片,所以需要借助浏览器插件或者分享功能来实现快速美观地保存。有道云笔记的谷歌浏览器插件就很好用,在手机上可以关注公众号,分享到公众号,也可以直接分享到对应的笔记 App 中,从而实现快速收集。
整理
收集完的内容,只是堆叠到了你的笔记当中,如果不加以整理总结,其实和散布在网络上的文章毫无区别,对你没有任何的意义,也没有任何的价值;
也许你想找笔记里面某一篇文章,但是你却死活也找不到,这种情况下记与不记都一样;正如去一座图书馆看书,但是图书馆却没有图书查阅系统,在浩渺书海中想找到一本书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因此收集后的整理十分重要。
整理分为重新排版与分类以及加标签(在下文详谈分类与标签):
通过浏览器插件等工具抓取保存的内容可能会与原文中的内容排版相差甚远,比如有道云笔记对于代码块的抓取排版支持就很差(其他很不错),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自己对内容重新排版,便于以后自己查看。个人一般是新建立一个 Markdown 笔记,拷贝原文进行编排,并在文末标注文章来源链接。
良好的笔记分类有利于快速准确地定位笔记,提升效率。
一篇笔记只能放在一个分类中(对应笔记的文件夹),但是却能够添加多个标签,我认为标签是对分类的一种补充。当分类不足以准确定位笔记,此时需要通过添加标签来弥补。
输出
单单只是将内容收集,归类加标签,并不能够对自己产生很大的用处,最多的是自己想起来就去笔记中寻找,此时笔记的作用最多是充当备忘录的作用。而真正想要利用好笔记,就是需要我们来对笔记进行总结思考,来达到在头脑中深化该篇笔记的作用。
举例而言,现在你写了一篇《拆掉思维里的墙》的读书笔记,但笔记的内容只有对于书中原文的部分摘抄;其实这样的笔记作用不大,时间长了,你甚至不记得你曾经读过这本书并写过读书笔记。但是你对文章进行了思考,概括书的主要中心思想,写了自己的感受,在豆瓣上留下了书评,就算时间久了,翻看笔记也能够回想起当时自己的想法,这书也就没有白读,笔记也就没有白写。
上文提到了在豆瓣中写书评,这和写笔记进行总结思考一样都是对于知识的一种输出。输出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在简书上、个人博客上、CSDN、博客园等地方发表文章。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分类下面都需要进行这三步。
细谈笔记分类与标签
分类
按照个人的习惯与经验,我将笔记分为了五大类,如图:
1、 收集(指的是上图中的我的资源文件夹,因为是有道云笔记自动创建的文件夹,改名字之后他还会创建这个,所以就没有改名字)
收集作为一个单独的分类,用于存放未进行整理的收集,有道云笔记生成的我的资源这个文件夹下,会根据你使用的插件,自动生成对应来源的子文件夹,比如来自网页剪报、微信收藏等,我新建了一个 思绪万千 文件夹,用于保存突发的想法。
2、 备忘
顾名思义,备忘分类用于一些需要查找使用,但又不需要完全记忆的内容,比如待办事项,待读书单,还有一些琐碎的文本数据备份等。
3、 工作
工作分类下面主要是记录一些业务需求,工作难点以及工作技巧。
4、 学习
主要是一些关于编程相关的子分类文件夹,这里和工作分类都因人而异。
5、 生活
生活分类主要放一些生活中学习的内容,比如读书笔记、投资指南,保险相关的知识。其实这个分类和学习分类很像,因为我关于代码的笔记比较多,所以将其他和代码不相关的笔记放在生活分类当中。
需要注意的是,分类的层级不宜嵌套太深,最好保持在三层以内,超过后不利于查找。(所以我把与代码不相关的放到生活分类下)
标签
再谈笔记的标签,既然标签是对分类的一种补充,因此是非必要的,同时标签不能和分类重复,参考添加这些标签。
- 文章来源 (知乎、简书、CSDN等)
- 关键词 (笔记的关键点,可以提取几个词语出来作为标签)
- 不要太具体 (太具体就会导致标签过多,反而不利于标签的使用)
后言
最后说说记笔记的原则
- 记笔记是为了用,不用的笔记没有任何价值
- 不能只收集不学习
- 定期回顾,整理与归档(定期回顾有利于笔记内容的记忆)
记笔记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 强迫症犯了,不知道该放在哪个分类下面, 原则是用,你认为放在哪个分类下面最可能被用到,就放在那个分类下面。
参考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SA 4.0 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